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名医堂

丛海波

发布时间:2016-11-03  点击:

助推医院改革发展的掌舵人——记医疗卫生首席专家、骨科学科带头人丛海波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在丛海波的身上,处处彰显着名医风范。身为骨科名医,他坚守在临床一线,始终以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态度闻名业界;身为学科带头人,他勤奋钻研,带头搞科研,在所属领域不断拓展创新;身为市中心医院原院长,他果敢创新、锐意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公立医院改革,用先进管理经验夯实医院综合实力。



从医38年来,丛海波始终将每一位患者当作亲人,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用仁心仁术帮助无数慕名而来的患者恢复健康,用最朴实的从医理想诠释医德的高尚,赢得盛赞一片。他不仅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也是“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今年又被评为全市医疗卫生首席专家。




(小)精湛医术 多项成果填补空白


“对于骨科医生来说,截肢只是一台再简单不过的手术,但对患者来说却是一生的痛苦,尽全力减轻患者的痛苦,哪怕是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从业时,丛海波就许下了这一誓言,并为之努力着。


多年前,丛海波带领团队率先在胶东半岛创立显微外科。当时一个雨夜,工人陈长勇10个手指被裁钢丝用的长刀完全切断,带着被切下的手指心急如焚地找到丛海波。一看情况如此危急,丛海波当机立断进入手术室,以高超的技术,经过9小时20分钟的奋战,他才将患者的手指全部接活,康复后手部功能完全恢复。


“这是全世界第17例十指完全离断再植成活的病例,更是十指离断再植功能完全恢复的病例,堪称断指再植手术的经典。”曾参与手术的同事连连感慨。


而这样的奇迹,丛海波创造过多次。1996年,他便成功完成过1例9个月大婴儿手指不全离断再植手术。这是当时世界上报道年龄小的断指再植病例。“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重建肢体功能,是我作为一名医生最起码的医德。”面对潮水般的赞扬,丛海波说。


秉持高超的医术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丛海波先后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参编著作2部,完成独著1部,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齐鲁名医”等众多荣誉称号、并两次入选“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获得“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称号。


然而,荣誉并未让丛海波滞缓前行的步伐,他总说,成绩和荣誉代表着过去,更是对未来的鞭策和激励。在不断的探索中,创新性地开展了“肢体严重毁损伤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关节损伤的微创修复”“复杂关节置换”等先进高难度治疗技术。


从医多年,丛海波完成断肢断指再植手术2万多例,成功率高达99%;完成吻合血管组织移植手术2000多例,成活率达99.9%,居国际领先水平;开发新技术、新项目40多项,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及省内空白。


院长丛海波查看患者恢复情况


(小2)甘于奉献 全年365天都是工作日


7月1日9时许,很多人才刚刚开始一天的工作,此时的丛海波已经在手术室里开始了当天的第二台手术。身为原市中心医院院长,但丛海波仍不离开临床,坚持深入一线为患者服务。


为了不耽误临床和行政管理工作,每天早上五六点,距离上班时间还早,丛海波就已经来到了医院,抓紧时间做上一两台手术。晚上下班后,他再利用这段空档带学生、做科研。最忙的一天,丛海波和同事整整做了19台手术,一整天没走出手术室,而且到了周末仍照常上班。全年365天,每一天都是丛海波的工作日,他这样的率先垂范精神鼓舞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先当好一名医生,才能当好领导。”这是丛海波对同事经常说的话。提起丛海波,同事眼中的他是不知疲倦、坚守岗位的好领导;患者眼中的他是医术高超、待人和善的好大夫;学生眼中的他是钻研学术、不断创新的领路人。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秉承着从医时的执着和誓言,丛海波一直严于律己,从不忘一心为患者服务的那份初心,而他能收获无数赞誉的背后也离不开他无私的奉献和默默的付出。


记得1978年刚踏上医生岗位,初学骨科时,丛海波还只是一名学徒,由于资历浅,没有资格治疗患者,他就买来猪蹄子、猪骨头反复研究、琢磨,潜心苦练基本功。后来,丛海波被选派到解放军显微外科中心学习。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刻意24小时不吃不喝,锻炼抗饥饿、抗疲劳、抗低血糖的能力,提高在饥饿劳累状态下手的稳定性、头脑的清醒性。


正是有了这般拼命的努力,丛海波的医术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质的提升,在骨科医生的行列中快速成长起来。38年来,每一项科研技术的突破,都是他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探索的结果。


去年11月底,丛海波成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这代表着省内专业的前沿。从提交申请到荣誉落定的一年间,整个评审过程非常严格,经过了专家评委7个环节的层层筛选。


在评审的现场答辩阶段,丛海波与多名行业专家面对面,就当前正在研究的“关节软骨损伤与修复”等研究技术展开了交流和探讨。“因为我们正在研究的这一课题是丛院长带着团队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有着很好的行业导向和实用价值,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的汗水。”科研团队的成员说,“泰山学者”的称号既是肯定又是鞭策。



(小3)敢为人先 率先走深化医改之路


“我是来种树的,不是来享受阴凉和果实的,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为医院枝叶繁茂、硕果累累贡献力量。”丛海波说这话时,刚转来威海市中心医院当院长。


2011年到2020年担任院长,丛海波积极转变角色,站位高、谋划远,立足行业现状和医院实际,全心致力于创新医改工作。


丛海波认识到,管理是医院的根本,只有改革才能让医院更好地持续发展,最终让老百姓受益。于是,他大胆尝试、勇于进取,决定改革要从管理上抓,向管理要发展、要效益,提出了“抓管理、转作风、调结构、促发展”的管理方针,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走在了全省公立医院改革的前列。


为打破传统医院耗材配送“小、散、乱”的供应方式,中心医院从改革检验耗材配送模式开始,率先改革。在丛海波的坚持下,医院通过社会公开招标方式遴选配送商承担检验试剂的供应和管理,双方风险共担,减轻了医院的人力投入,节省成本。


这个过程看起来似乎不难,然而改革总是伴随着阻力,医院经过多次内部开会协商,最终力排众议,以坚定的信心迈出了“敢于吃螃蟹”的改革步伐。随后,丛海波将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心内介入耗材等全部后勤配送领域,并利用社会资本更新医院设备,提升了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夯实了医院的综合实力,一系列改革先进经验获得了省市领导和业内同仁的高度评价,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树立了模板,积累了经验,吸引了国内100余家兄弟单位来院参观学习。

在丛海波的带领下,如今,医院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状况得到彻底改善,优势学科持续涌现,重点专科群不断扩大,“不到外地看专家,外地专家来看你”的服务品牌日益叫响,“数字化医院、微创技术示范医院”正强力塑造,群众的就医费用也不断降低,经济管理结构持续优化提升,医院步入了科学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手机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