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名医堂

王学班

发布时间:2017-08-16  点击:

用“心”承载生命的重托——记威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王学班


没架子、和蔼可亲、认真负责……见过王学班的人都这样评价。今年58岁的王学班已经在医生岗位上工作了34年,是威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老专家了,很多老病号是他的忠实“粉丝”,总是数着他的门诊前来。在他们心中,王学班就是他们的健康守护者。

对得起每一个患者的信任

“王主任,怎么还不吃午饭吗?”有一次,已是中午12点多,一位医护人员经过王学班的门诊时,看到还有一屋子患者在等待,上前问了一句。

“我没吃午饭算什么,他们早饭还没吃呢!”王学班一边为患者诊治,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因为很多患者检查时要求空腹,王学班总是尽快为患者检查。

因为是老专家,每周轮到王学班的专家门诊,病号总是特别多,有时候半天下来检查50多个病号,能一直排到下午2点多。然而,即便病号再多,王学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定要检查完每一位患者。

“大家都不要着急,你们每个人我都会给看!”看到患者扎堆等候,王学班总是耐心地疏导。为此,他还想出了一个新办法,那就是将新病号和复查的患者进行分流。因为10点后不能抽血,他就先安排需要抽血检查的患者先去抽血,待结果出来后再回来检查。

多年的老病号都知道王学班的这个“规矩”,所以遇到着急检查的患者,他们会帮着“安抚”:“王主任今天肯定能给你看完的,不必心急。”

照顾到每一个病号,王学班自己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午饭不按点吃已是家常便饭。其实,自从选择了医生岗位,“忙”就成了王学班的生活主旋律。作为科室主心骨,王学班不仅定期出诊门诊,平时危重患者救治都离不了他。上半夜随时开工时常有的事儿,往往到了下半夜,一旦科室有危重急症患者,王学班的电话总是第一时间响起。

“患者等着救命,我们就得第一时间往回赶,千方百计救治患者。一直忙到凌晨三五点,这觉就没法睡了。”王学班说。记得有一次父亲因病入院,他一忙起来也顾不上照顾,直到其他患者都处理妥当,他才想起父亲还在病房等着。

干这一行,苦和累就伴随着紧张的工作。在操作介入手术时,医护人员需要穿上厚重的防辐射铅衣,最轻便的也有二三十斤。心内科手术要双脚站立,有时一天10来台手术站下来,王学班两腿都红肿了。老伴经常开玩笑说:“哪天等到你退休了,你也就快积劳成疾了。”

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患者治病

还有3年,王学班就可以退休了。说起当时从医的选择,他用“自私”来形容。因为当时从医的母亲劝他学医,后来为了照顾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母亲,王学班从骨科转到了心内科。

与其说是“自私”,不如说王学班“纯粹”,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求名利、不争荣誉,坚守初心,只为了救治患者。在他心目中,一个个老年患者何尝不是跟父母亲一样呢?为了治病救人,他一头扎进了技术研究中,带领科室发展走在了全市前沿。

记得1996年那会儿,烟威地区心内治疗水平有限,在临床中经常出现因误诊。于是,王学班主动提出要去北京阜外医院学习造影技术。当时学习班里,只有王学班是来自地市级医院的医生,有人笑说:“省级医院还刚开展,你们地市级医院为什么来学?”

王学班打定主意非要跟着学,因为他知道,这一技术早晚得推广,早学回来,患者就能早受益。于是,他就成了烟威地区率先掌握造影技术的人,市中心医院从1999年开始使用造影技术,冠心病诊断更清晰、治疗更准确,患者死亡率从20%降到了2%。

在王学班的办公室里,一摞摞的CD片记录着每一位患者的造影治疗过程,看到患者恢复,他心中涌起满满的成就感。

作为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对待心内前沿技术,爱钻研的王学班总是不落人后。从1999年开始,王学班开始研究心血管介入技术,先后开始做起搏器、支架等介入治疗,并引进电生理技术开始射频治疗,开设亚专业治疗冠心病、心衰、高血压等疾病,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区域领先。

“干一行爱一行,我对荣誉不感兴趣,能学回新技术,治疗更多的患者,我就满足了!”从业34年,王学班初心不改,只为了患者的信任,为了那一份份生命重托。


手机二维码